量販店素有「價格殺手」之稱,包括家樂福、大潤發與愛買等三大業者,每年挾著近一千五百億元的市場規模與通路優勢,總是讓供應商又愛又恨。供應商為維持品 牌形象不願進行降價促銷,偏偏量販店就是要以「破盤價」來吸引消費者上門,因此兩方經常為了「定價」問題爭執不下,供應商大舉斷貨、互發存證信函的事情幾 乎每季都在上演,被視為雙方談判斡旋的必備手段。
此外,量販店積極發展自有品牌,在部份品項也嚴重打擊到供應商。部份製造業者直言,每年都要花上大筆上架費給量販店,量販店還推出自有品牌與製造商競爭,讓製造商大喊吃不消,最後只能退出量販店。
不過,「分久必合、合久必分」,通路與供應商仍需相互依存,商品不論是上架再下架,看在雙方眼中都稀鬆平常。被永豐餘視為拒絕往來戶的大潤發即指出,不排除與永豐餘洽談合作。
量販店為塑造最低價的品牌形象,不斷地壓低供應商的進貨成本,經常讓供應商幾乎無利可圖,只能藉由量販店的規模大來支撐產能利用率;甚至,量販店吸引消費者 上門,經常打出低於進貨成本的價格,打壞供應商的供貨行情,不僅對於商品的品牌形象造成衝擊,更會引來其它通路的反擊。
因此許多供應商為要求合理的利潤與品牌形象,只好祭出非常手段,情節輕者寄出存證信函,若還是不收手,斷貨便成為最後的籌碼。
供 應商與量販店間的拉鋸戰,輸的未必都是供應商,只要品牌力夠強,供應商要調漲價格也不是不可能。兩年前義美食品要求全面調整旗下糖果餅乾的商品價格,遭到 量販店的斷然拒絕,義美也決定斷貨,但由於該品牌消費者指名度高,量販店後來退一步讓調漲的商品上架;去年底統一調漲科學麵的價格,量販店也幾乎全部斷 貨,最後量販業在上半年,也已經陸續以新價格恢復上架。
不過,若是缺乏品牌忠誠度,供應商便很容易被量販店正積極發展的自有品牌所中傷。供應商直言,製造業為了在通路上架,每年都得支付大筆的上架費用,但通路不僅錢照收,還推出自有商品來競爭,賺取的利潤就是上架費與包裝費用,難怪許多製造業者要大喊不公。
資料來源:【2007/08/16 工商時報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